当前位置: 首页 > 自驾游 > 华北 > 北京

北京国子监简介,北京国子监景点介绍

  • 北京
  • 2024-03-28

北京国子监简介?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(公元1306年),是我国元、明、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。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(原名成贤街)15号,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。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,那么,北京国子监简介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北京国子监有必要去吗

简介

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被称为“郭健生”。国子监不仅接收中国各族学生,还接收外国学生,为培养中国各族人才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国子监介绍

国子监是明清时期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衙门(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),也是国家设立的唯一最高学府,又称“太学”。目前国子监和隔壁孔庙统一售票。游客购票后进入孔庙,在碑亭旁的“持敬门”参观国子监。

国子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“坐北朝南,中轴线对称”的建筑格局,集贤门(大门)、太学门(二号门)、琉璃牌楼、碧雍殿、义伦殿、静宜阁等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。其中,碧雍殿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。

辟雍大殿:皇帝讲学之处

皮雍厅,非常独特的建筑,是一个方形的大厅,建在一个圆形水池的中央。这种建筑形式有着深刻的含义:一个皮雍环绕的圆形水池,四周是水(意为完美),一个圆形雕像(皮璧,皇帝专用的玉礼器)象征着这种王道教育的完美。

其它主要建筑

碧雍殿北面是义伦殿,早年曾是皇帝讲学的地方。毕雍殿建成后,成为国子监图书馆。怡伦堂北面是静宜阁,建于明朝嘉靖七年(公元1528年),是国子监官员办公的地方。

国子监的琉璃牌楼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庙的琉璃牌楼。牌楼正反面均有乾隆皇帝题写的碑文,可见中国古代崇文对教育的重视。

北京国子监孔庙门票预约官网

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,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,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。北宋庆历三年(公元1043年),范仲淹参政“庆历新政”,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(今商丘)国子监学,与东京(今开封)、西京(今洛阳)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。1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,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,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“南监”或“南雍”,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“北监”或“北雍”。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(公元258年),到明永乐年间,规模宏大,延袤十里,灯火相辉,盛况空前,当时邻邦高丽、日本、琉球、暹罗等国“向慕文教”,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。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(公元1306年),是中国元、明、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。

北京国子监街介绍

1、国子监简介: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(原名成贤街),是我国元、明、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,又称“太学”“国学”。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(公元1287年), 明代永乐,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,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“辟雍”一组皇家建筑,形成现在的规制。国子监整体建筑座北朝南,为三进院落,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。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(大门)太学门(二门)琉璃牌坊,辟雍殿,彝伦堂,敬一亭。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“监生”。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,还接待外国留学生,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,促进中外文化交流,曾起到积极的作用。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,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,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,独特的建筑风貌,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。

2、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,是北京“六大宫殿”之一。辟雍古制曰“天子之学”。国子监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(公元1784年),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“学堂”,是皇帝临雍讲学的场所。其建筑风格独特,为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的方型殿宇。外圆内方,环以园池碧水,四座石桥能达辟雍四门。构成“辟雍泮水”之制,以喻天地方圆,传流教化之意。

北京国子监旅游攻略

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,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。

明朝由于首都北迁,在北京、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,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“南监”或“南雍”,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“北监”或“北雍”。

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(公元1306年),是我国元、明、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。

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(原名成贤街)15号,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。

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,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,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。

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,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(大门)、太学门(二门)、琉璃牌坊、辟雍、彝伦堂、敬一亭。

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,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,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。

[编辑本段]国子监历史

西晋武帝咸宁四年(278),始立国子学,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,掌教导诸生。

北齐改名国子寺。

隋文帝时,改寺为学。

不久,废国子学,唯立太学一所,省祭酒、博士;置太学博士,总知学事。

炀帝即位,改为国子监,复置祭酒。

唐沿此制,国子监下设国子、太学、四门、律算、书等六学,各学皆立博士,设祭酒一员,掌监学之政,并为皇太子讲经。

北京国子监在什么地方

国子监 是元、明、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,又称“ 太学 ”或“ 国学 ”。

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“监生”。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,还接待外国留学生,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,促进中外文化交流,曾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基本介绍

中文名 :国子监

外文名 :The Imperial College

别名 :太学、国学

作用 :培养各民族人才,促进文化交流

行前必读,景区动态,景区介绍,关键信息,门票预订,景点美图,景区热度指数,历史沿革,主要功能,职务设定,相关知识,

历史沿革

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“太学”, 汉武帝设定“太学”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。 永安元年(258年)东吴景帝孙休创建国学,设太学博士制度,诏立五经博士,为建业太学之滥觞。 西晋晋武帝咸宁四年(278年)初立国子学。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。《晋书·卷二十四·职官志》记载:“咸宁四年(278年),武帝初立国子学,定置国子祭酒、博士各一人,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。博士皆取履行清淳,通明典义者,若散骑常侍、中书侍郎、太子中庶子以上,乃得召试。”国子学限五品官以上贵族子弟方可入学。但国子学在西晋并不景气,尤其是西晋末年以后,时兴时废。

以上就是北京国子监简介的全部内容,北京国子监是元、明、清三代的最高学府,也是当时朝廷掌管国学政令的最高官署。据《周礼师氏》:《以三德教国子》的伦理观,我国很早就有国家办学的传统。汉代叫太学,晋代名国子学,唐代称国子监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