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自驾游 > 华中 > 河南 > 洛阳

白马寺的由来,洛阳白马寺游玩时间多长

  • 洛阳
  • 2024-08-06

白马寺的由来?白马寺名字由来永平求法白马寺的营建与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“永平求法”紧密相连。相传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。史载:东汉永平七年,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,遣使西域拜求佛法。公元六十七年,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、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抵洛,汉明帝躬亲迎奉。公元六十八年,那么,白马寺的由来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白马寺佛像的工艺

白马寺的历史由来如下:

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,用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同返国都洛阳。汉明帝见到十分高兴,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,亲自予以接待。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

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、日本和东南亚,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,后来又进入欧美,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。因此20世纪末以来,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;泰国、印度、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。

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、印、缅、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。韩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,美国、德国、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,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,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“天下第一寺”。

东汉始建

据传东汉永平七年(64年),明帝闻西方有异神,遣郎中蔡愔、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。据《冥祥记》《高僧传》等记载,永平十年,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、竺法兰赍佛经、佛像回洛阳。

初居鸿胪寺,后以鸿胪非久居之馆,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别建住所。因为僧人是为天竺来的客人,仍然以宾礼对待,因此,住所名延续用“寺”。

白马寺是哪个皇帝建的

白马寺名字由来永平求法白马寺的营建与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“永平求法”紧密相连。相传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。史载:东汉永平七年,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,遣使西域拜求佛法。公元六十七年,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、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抵洛,汉明帝躬亲迎奉。公元六十八年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,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,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。寻佛起源据史料记载,东汉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的某天晚上,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,梦见一位神仙,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,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,降落在御殿前。汉明帝非常高兴。第二天一早上朝,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,并询问是何方神圣。太史傅毅博学多才,他告诉汉明帝:听说西方天竺(印度)有位得道的神,号称佛,能够飞身于虚幻中,全身放射着光芒,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!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、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,访求佛道。三年后,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,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,并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,相传《四十二章经》就是其中之一。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,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,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,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。

白马寺是武则天建的吗

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

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,用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同返国都洛阳。汉明帝见到佛经、佛像,十分高兴,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,亲自予以接待,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“鸿胪寺”暂住。

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“寺”字即源于“鸿胪寺”之“寺”字,后来“寺”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。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《四十二章经》,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。

扩展资料:

法宝阁与藏经阁

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、西两侧,坐落在东西长25.2米,南北宽22.5米,高5米的台基之上。1995年建成。二阁形制相同,重檐歇山式,坐北朝南,面阔5间,进深4间,长18.5米,宽12.95米,朱漆圆柱,额枋彩绘,上覆灰色筒瓦。

其中,藏经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,收藏有龙藏经、中华大藏经、日本大藏经、西藏大藏经、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;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,并收藏有数十种“法宝”。

白马寺的名字由来和历史

白马寺的历史由来: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,用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同返国都洛阳。汉明帝见到十分高兴,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,亲自予以接待。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

白马寺位于什么地方?

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,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.5公里处,古称金刚崖寺,号称“中国第一古刹”,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。面积达1万余亩,森林覆盖率达80%以上。不仅自然风景旖旎如画,而且人文景观底蕴深厚,主要景点有“白马寺拖缰”、“白马禅寺”、“景公塔”、“石佛像”、“黑龙潭”、旅游滑道等。

如今的白马寺乃明朝太监重修

白马寺建筑规模雄伟,现在的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。嘉靖三十四年,朝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总督东厂黄锦主持重修白马寺,修建前后大殿各五楹,左右配殿各三楹,使“天王有殿”、“钟鼓有楼”,东边建礼贤堂、疱厢,西边建演法堂、庖厢,新建僧舍120间;清淳台上修建毗卢殿及左右配殿,共占地62亩,基本上奠定了今日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。

白马寺在哪个地方?

白马寺的由来:永平十一年(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“寺”字即源于“鸿胪寺”之“寺”字,后来“寺”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;历史如下:

根据清代碑文记载,可以断定,边董白马寺北齐年间已初具规模,唐朝时兴起,元末明初,因黄河、漳河之患,寺庙墙垣倾圮,荒凉垢敝,及至明朝万历年间,经过大修后的边董白马寺,再度辉煌,开始了有碑文记载的历史,相传至今。

成安匡教寺是慧可大师讲经说法的场所,成安县二祖村又是慧可大师圆寂的地方。当时边董村东至匡教寺不过二十华里,北至二祖村不过十华里,西南至邺城四十华里,可见,佛教在边董村一带的兴起与慧可大师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白马寺的布局结构

在寺院东侧还有高耸入云、雄伟壮观的十几座白石宝塔。宝塔结构精美,每一座有各自的特点,特别是塔上面的雕塑非常精美,独具匠心,巧夺天工,雄伟壮观,深受世人称赞。院内古树参天,寺东石塔耸立,并拥有田产400余亩,和尚尼姑100多人。其规模盛况可想而知。解放后,因多种因素造成寺院面貌改观。

白马寺所在集镇的居民及其周边百姓,为了满足对佛教文化的信仰,贯彻中央对于人民群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,希望有一个宗教活动的固定场所,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要求,热切希望重建白马寺院。

以上就是白马寺的由来的全部内容,白马寺的由来:永平十一年(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“寺”字即源于“鸿胪寺”之“寺”字,后来“寺”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;历史如下:根据清代碑文记载,可以断定,边董白马寺北齐年间已初具规模,唐朝时兴起,元末明初。

猜你喜欢